实验教学

教学理念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教学

 > 教学理念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和科研学术机构,环境工程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市政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立了“污染控制和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学术机构。2002年,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设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依托国际化教学平台,与欧共体、德国、英国、法国、瑞士、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台湾及世界银行等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的大学及研究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课题75项、省(市)部级课题69项,国际合作7项,其它科研项目57项。形成理论突破、技术创新、工程应用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我国环境学科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

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高度重视的全球性工作。我国人口众多、环境负荷很大,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党和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安定的重大问题,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培养出层次更高,知识更全面,尤其是创新能力更强的环境科技人才也是中国环境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济大学环境学科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培养体系。近五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环境保护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合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校内优势”、“国内领先”和“国际知名”的学科地位。

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为总体目标,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先进的实验条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实验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为基础,整合学科优势,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建立起实验仪器设备先进、教学理念与国际接轨,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环境,保持实验教学在国内高校中的先进水平。巩固基础性实验,发展面向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在满足环境学科及相关学科实验教学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向社会开放,成为国内环境学科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和交流示范中心之一。


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以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搭建学科优势、科研资源为实验教学服务的平台为举措,以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为保障,通过“巩固基础、加强实践、发展创新”的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资源使用效益,形成适合中国环境教育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特色。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实验教学层次发展:多层次有机结合

将传统的实验手段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相互补充,实现最佳结合,使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操作和思维完成各层次的训练,达到巩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实验教学模式发展:“双主”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创造一个既能起到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实现个别化交互与协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双主“模式”,既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验教学手段发展

环境科技创新实验要求学生能直面复杂的环境问题,注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学生经过查阅资料、提出实验方案、方案的讨论与确定、实验室试验、实验总结等过程,使学生经历“三个全面”的过程,即:经历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实验技能得到一次全面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一次全面的提高。

实验教学内容发展: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等学科发展迅猛,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实验教学内容跟上学科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也是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实验内容要体现内容新、难度适中和可操作性强,实现实验内容既体现学科的发展水平,又符合实验教学的规律与要求。通过不断开发实验项目、研制实验装置,更新实验内容,实现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电话: 021—65983869

版权所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济大学)

备案编号: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